作者写道:春节悄然从日历中滑落,浮在异乡的人想家心切归心似箭。对家天成直觉的向往,
苏醒着游子们平日里近似麻术的神经,浓浓的乡情在氤氲中升起,柔美舒展迷漫,
荡涤着风尘与喧哗,轻抚着疼痛与哀伤。是呀,离家已经一年,家已久违,
父亲还一根接一根抽着劣质烟吗,母亲遇事是否还喜欢躲在一边擦眼泪,哥哥嫂嫂都好吗?
这样的体验和情感,是每个人都会有的。文章触碰到我们心灵中柔软的部位,
触发了潜藏的记忆和乡愁,惆怅中充盈着甜蜜。时隔经年,作者重回老屋。父母已相继去世,
大姐也英年早逝。当年的欢声笑语不再,房檐上长满草茎,只有梧桐孤寂地守望老屋。
回想当年的欢乐和迷失,心里有种悲伤,有种灼痛。在散文《家已老去》中,
作者以凝重之笔,深情地写到:家对子女们的付出是不计功利的,是天长地久的,
因为它的包容与忍让,你学会了任性,习惯伤害。它无边的宽容,一度宠坏了你,
却也深深地教育了你。只是在经历了长长的奔走之后,在被别人伤害之后,
方才发现家对自己是多么慈爱,对家的伤害是多么不该,多么可耻,可这时家已老去,
光阴不再。炽烈的情感奔放中,闪烁着深刻哲理。家的味道扑面而来,浓浓的乡情浸润周身。
曹庆国好学善思,与书为友,“一忱书香”伴随他走进岁月深处。阅读,激活他的思维,
拓展他的想像,放飞他的向往。他的系列读书感悟、哲理思考,清新动人,富有启发。比如,
《珍藏与遗忘》《两份遗言见高洁》《倾听文字绽开的轻响》等,
在《中国纪检监察报》发表后,多家刊物、媒体予以转载。
对促进读者的爱国主义、革命传统教育和人文修养,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《珍藏与遗忘》思考了在人生长路中,人如何记住一些东西,如何忘掉一些东西,言简意赅,
含意深刻。文中写到:人生是美丽的,读书、长大、恋爱、壮游,
每一样都像天上的彩虹、海上的浪花,扣人心弦、荡气回肠。
人生又是充满...